國家如何毀了三個年輕人
──《無彩青春》
張娟芬著,行人出版
家附近有間DVD出租店,用很鮮活的方式替影片分門別類,毫無頭緒的客人可依據一個大方向挑選,那些分類像是:「鬼月不只有鬼片可以看」,或者,「如何度過不錯的一年」。如果《無彩青春》是一部電影,我想,在這間店裡或許可以被歸到「看國家如何毀了一個年輕人」這樣的項目裡吧。
然而,依照一般的分類,它又是一部非常「負責任」的推理、懸疑片,不像傳統的偵探電影,在蒐集了全面的證據卻陷入迷惘之時,關鍵人物突地闖入,並由他獨自交代了一切前因後果,兇手現形,破案。在《無彩青春》裡頭,不是誰獨佔主角的位置、兀自說了算,觀眾要有同時把持「有罪推定」的義憤和「無罪推定」的冷靜。
《無彩青春》也是一部驚悚片,保證顛覆觀眾原本對「司法即正義」的想像和信任,更恐怖的是,我們不僅有可能在生活裡與凶殺命案的想像相遇,那些盼望著在度過悲劇之後,能夠獲得「公道裁決」的小老百姓,更也可能被捲入有理也說不清的「私」法局面裡,在尚未來得及辯駁冤屈之時,就已經沒入無言的深淵。
這個時候,「被害者」的定義不得不被再次劃分與編類。在同一個故事裡,我們同時擁有兩組被害者,兇手刀下的亡魂、被國家草率將之定奪性命去存的冤犯。而真正的兇手呢?他除了死之外,別無償還。由此看來,總是霧中看花的我們,在一個國家裡吮著相同萬惡的制度的蜜,難道不也是一種被害者嗎?(文/劉皓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