殺戮之前,停下來、想一想
──《殺戮的艱難》
張娟芬著,行人出版
我在猜想你看見書名時心中的喃喃自語,「殺戮的艱難」?一看就知道是廢死一派的說詞吧,殺戮一點都不難啊,死的是你家人看看,看那時候殺戮難不難?
就想到小時候和弟弟打架,弟弟一氣之下摔破了我的小豬存錢筒,小豬被判死刑,成為弟弟報復/懲罰我的替代品,碎了一地,死了。我當然很傷心。弟弟當時的殺戮(摔小豬)一點都不艱難啊,因為他有全世界的憤怒去佐證這姐姐的可惡,恨意當頭,摔碎我的撲滿只是剛好而已。
可事後弟弟懺悔了,小豬再也拼不起來了。也許姊姊當初真的很壞,但他好像還有其他解決辦法,而不至於真要置小豬於死地。「對不起」,我被他的真情感動,然後答了一聲「沒關係」。也許這對小姊弟往後的吵架,會試著不以「殺戮」的方式來解決難題。
我想「殺戮」不難,但殺戮之前能否「想一想殺戮」,並不容易;而要是能夠停下來「想一想」,殺戮突然又變得難了。張娟芬像希臘神話裡的人面獅身獸--斯芬克斯,不斷的向過來人提出各種詢問,走一趟那複雜、充滿各種面向的人生,並不容易;接受生命裡諸多的未知與可能性,也不容易。
《殺戮的艱難》一書所指涉的不完全是「行動」上的艱難,光是說說支持或反對死刑,從來就很容易,難的永遠是生命中的提問--「為什麼」?張娟芬在書裡,像繞著迷宮似的耐心思考、反覆回應。我不當這本書在說服誰吧,或許我們也可以試試看,以「瞧瞧這個人在想什麼」這樣的角度去看看,作者在擔心或顧慮什麼?
然後再來說服我一次,殺戮到底是不是件難事。(文/劉皓旻)